永远记住:先上车,再调整姿势

一个读者给我留言: 我特别想创业,已经想了两年了。但总觉得准备不够充分,怕失败。现在每天都在看创业课程,学习各种商业知识,等感觉完全准备好了再开始。 看到这条留言,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个朋友。 三年前,他辞掉工作准备创业。先是报了创业培训班,又买了一堆商业书籍,整天泡在创业群里和人讨论商业模式。 等了一年,他说还不够,又去考了个MBA。 又过了一年,他说市场不好,再等等。 现在三年过去了,他的创业计划还在筹备中。而当年和他同时萌生创业想法的另一个朋友,已经把公司做到了A轮。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经典的...


一个读者给我留言:

"我特别想创业,已经想了两年了。但总觉得准备不够充分,怕失败。现在每天都在看创业课程,学习各种商业知识,等感觉完全准备好了再开始。"

看到这条留言,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个朋友。

三年前,他辞掉工作准备创业。先是报了创业培训班,又买了一堆商业书籍,整天泡在创业群里和人讨论商业模式。

等了一年,他说还不够,又去考了个MBA。

又过了一年,他说市场不好,再等等。

现在三年过去了,他的创业计划还在筹备中。而当年和他同时萌生创业想法的另一个朋友,已经把公司做到了A轮。

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经典的案例。

2010年,王兴想做团购网站,从萌生想法到上线只用了10天。

当时很多人说美团太草率了,没调研到位,商业模式不成熟,团队不够专业。

但就是这个"草率"的项目,最终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生活服务平台。

反观当时的团购市场,很多团队筹备了大半年才上线,结果现在都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。

这就是商业竞争最残酷的地方:

当你在准备的时候,别人已经在实战中积累经验了。

当你在完善计划的时候,别人已经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了。

当你终于准备好了的时候,可能市场已经变了。

其实不光是创业,人生很多事情都是这样。

很多人学英语,总想把语法学好再开口;

很多人健身,总想把动作要领研究透再开始;

很多人写作,总想把写作技巧掌握全再动笔。

结果呢?

语法还没学明白,英语就已经半途而废;

动作要领还在研究,健身房卡已经过期;

写作技巧还在学习,灵感已经消失殆尽。

这些人的共同点是:总想把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再开始。

这种想法看似稳妥,实则是在给自己设置障碍。

记住一个真理:完美的准备永远不存在。

就像坐车,你不可能等到坐姿完全调整好了再上车。

正确的方式是:先上车,在车上慢慢调整。

创业也好,学习也罢,很多时候"先上车"比"完美准备"更重要。

因为只有真正开始了,你才能:

知道自己缺什么;明白市场要什么;看清自己适合什么。

这些都是在实践中才能学到的。

当然,"先上车再调整"不是让你完全不做准备就鲁莽行动。

而是告诉你:别把太多精力花在出发前的准备上。

就像创业,你确实需要对行业有基本认知,对市场有初步判断。但这些东西,看一个月书就够了,没必要看一年。

剩下的问题,都可以在创业过程中解决。

这就像打仗,你不可能等到所有将士都成为神箭手了才出征。

真实的战场上,很多技能都是在实战中练出来的。

那么问题来了:什么时候算是"该上车"的时候?

我的建议是:当你对某件事有了基本认知,能看到大致方向的时候,就可以开始了。

具体来说:

如果要创业,了解了基本的商业逻辑就可以开始;如果要学英语,掌握了最基础的语法就可以开始说;如果要健身,知道了基本动作要领就可以开始练。

记住,你不需要成为专家才能开始。

专业性可以在过程中提升,经验可以在实践中积累,但机会不会等你准备好才出现。

最后,送大家一句话:

人生就像单行道,你永远无法回头重来。

与其把时间花在无休止的准备上,不如勇敢地先上车。

哪怕一开始坐姿不够优雅,方向不够明确。

但只要你上了车,就有调整的机会。

而始终站在车站里的人,永远都只是个旁观者。

所以,对准方向,先上车吧。

路,是走出来的;经验,是干出来的;成功,是试出来的。

一切的完美,都是在行动中逐渐达成的。

#图文打卡计划#



相关资讯